2023年1月30日,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动起来、干起来,聚焦制造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东莞迅速由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的制造业强市,成为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摄影家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大使和灵魂工程师。东莞摄影家是东莞巨变的记录者、见证者与书写者。伴随着制造强市的整体推进,是东莞摄影家的整体崛起,他们以东莞制造为题材的系列作品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重要奖项,这不仅是一种流派或群体意义上的文学艺术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东莞制造业题材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东莞醒目的城市文化符号。
7月17日,由东莞市文联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的东莞文艺论见系列活动之“东莞制造与东莞摄影”评论会在市文联举办,现场邀请了东莞市10位评论家分别对5位摄影家作品进行了评论。
黄晓丽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群众文化研究馆员,兼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和中国文化馆协会摄影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特殊贡献奖”和广东省摄影家协会60周年贡献奖。
擅长风光、人文类摄影,主要作品有《乱中有序》《人》等。个人作品展《筑梦——东莞长安女工的故事》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浙江省桐乡市徐肖冰侯波纪念馆、2016年深圳市文博会、云南省普洱市及捷克布拉克等地展出。
黄晓丽《中国女工》系列(节选)
50后赵秀芳
1959年出生,四川苍溪人,在安力科技园饭堂工作,负责切菜、打菜。赵秀芳与丈夫是在两个儿子基本独立的状况下来东莞长安打工的。大儿子在东莞工作,小儿子在成都读大学,即将本科毕业。她说,因为年纪大了,在老家根本找不到赚钱的工作,而她跟老伴身体还很健康,希望能够为两个儿子再拼几年。
60后
熊玉香
1963年6月出生,湖北人。东莞长安胜百吉鞋厂清洁工。儿子毛石清博士毕业后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熊玉香在胜百吉鞋厂干了二十多年。多年来,熊玉香省吃俭用,每个月都寄钱回家,坚持给儿子写信。她用最朴实的做人道理教育儿子。在任何时候,只要一提起儿子,熊玉香的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说儿子这些年忙于读书,耽误了恋爱,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早点成家。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母亲的真实愿望。
70后
肖小燕
1974年出生,湖南人,在安力科技园印可捷厂当普工,工作中的肖小燕特别认真,长期跟喷墨制品打交道,所以她在无尘车间工作,口罩、手套、套帽一应俱全。跟很多外来工一样,肖小燕选择把孩子留在身边。她跟丈夫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里。她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广东参加高考。实际上,这也是无数外来工的共同愿望。
80后
张丽
1980年1月出生,河南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系,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学本科专业。现任美泰玩具二厂文康主任、员工关系部主任、工会秘书等职位。张丽是美泰玩具厂的老员工了,2001进的厂,是美泰厂女工的贴心大姐。张丽跟丈夫在长安安了家,有一对儿女,生活得很幸福。
90后
韦春会
一位高挑漂亮的90后小姑娘,来自广西河池。2012年,刚满20岁的她进入东莞长安镇龙光电子厂,她和他的父母都工作在工厂的装配车间。因为有梦想,因为想改变生活的现状,韦春会在附近沙头南区市场的一间美容院报名学化妆,她认为帮别人化妆是一件特别美好的工作,等自己掌握了这门手艺,她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
相关评论
光影在灵魂上刻字
/袁敦卫/
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认识晓丽已经十多年,见证了她从长安文体局到市文化馆的变与不变。变主要是指职位的升迁,而不变刚是某种精神韧性在不同境遇下的百折不挠,某种带着知性的感性在时势中的迁移宛转,某种秩序感在无序世界中的故我依然。
我很早就关注到晓丽馆长“女工系列“的摄影作品,刚开始以为是文化部门领导的即兴之作,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从2006年开始,她就格外关注长安的新莞人,组织专题的关爱活动;针对新莞人的恋爱难问题,她组织策划了”魅力新莞人相约在长安“电视节目;2012年又举办了”文化关爱.情暖女工“中国百名女摄影家走进长安采风活动。
在德国思想家齐美尔(GeorgSimmel,1858~1918)看来,女性天然具备的母性,使她们更能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人。
晓丽关心无数平凡的女性--韦春会,张丽,肖小燕,熊玉香,赵秀芳………与其说是拍摄的需要,不如说是试图理解一个异质世界的需要,与异质世界对话的需要。她们似乎都有一个梦想-“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化妆品店。”因为在这样的店里,她们可以与所有的色彩和造型对话,用光影与世界对话,用光影与灵魂对话,最后,所有的照片都成了光影中灵魂上的刻字。因为人不总是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有时也“生活在别处”。虽然米兰昆德拉走了,但他的艺术感知力仍然鲜活。像晓丽这样将知性和感性融于一身的创作者,自然不会满足于一个单维的世界。她们总是试图去看见不同,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这不是所谓的“平民视角“温暖情怀”可以涵盖的。换句话说,她们即使身为乞丐,也试图去窥探、理解帝王的世界,不是出于艳羡或觊觎,而是出于同样的与异质世界对话的冲动。所有的艺术家都本能地具有这种冲动。这是她们不安于现状、不压制对话的欲望、经常爆发创造力的根本原因。
与异质世界对话,需要足够强大的心理能量。否则容易陷入混乱或迷茫,为世界所困,晓丽的《乱中有序》系列,试图从混乱中发现美,发现内心的秩序,充分表明她有强大的心理能量,情感充沛且有自制力与秩序感。这是一个试图向无序的世界说不,并首先从内心重建秩序者看似无声、实则震耳欲聋的呐喊。
我甚至期待晓丽用摄影之外的另一种方式喊出她自己。
回眸一笑倾国倾城
——黄晓丽女性题材摄影的特殊意义
/刘述康/
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选取女性作为摄影镜头聚焦的主要对象,是黄晓丽摄影艺术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其女工摄影作品,以沿海改革开放进程为背景,真实地讲述当代女工勇立潮头,自强自立的感人故事,再现她们工作生活的场景,记录她们的人生追求与梦想,以此构建起新时代女性的群体形象长廊。
从“长安女工”到“湾区女工”,千姿百态,联祙而来。时间长,跨度大,不仅为读图时代提供美丽的邂逅和视角盛宴,而且可以由此窥见到时代变局中所包含的深远的历史人文价值。
无疑,关注女性命运,重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实现男女平等,并把它与整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联系起来考察,是一个常新的话题。
人类社会有历史以来,本质上就是男性和女性的历史,男女生来平等,甚至可以说,在繁衍生息的链条中,女性显得更加特殊和伟大。可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进程中,却主要是男权的清单,是女性的叹息和郁闷。不管是摄影艺术传进来前还是传进来后,无论在哪一种艺术类型中,女性都较少作为正面形象突现出来,更不用说有大规模正面反映女性形象的作品出现。
女性真正实现华丽转身,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新中国的建立,一个是改革开放的伊始。
新中国建立后,砸碎了系在妇女身上的锁链,实现男女平等,但更多是从政治经济上体现出来,艺术表现还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何况,从摄影的角度看,尽管这门艺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传到中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相对于中国落后的经济文化,摄影器材的贵重和技术的复杂,使得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很难进入寻常人家。同时,还有一个认知上的笑话,笔者记得直到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还听到过不要太多的照相的说法,因为照相会吸走人身上的“元气”。这与摄影艺术刚传入中国时“摄影会吸走人的魂魄”的说法如出一辙。在上述情况下,一直受男女授受不亲影响的中国女性们,怎么有机会,也不好意思突破人伦之常,抛头露面,在摄影镜头前让人任意咔嚓拍照。
直到进入一九七九年,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历史也在这个圈中组了一个局,为中国的女性们搭了一个台。在珠三角的土地上,遍地开花的制衣厂、造鞋厂、玩具厂、电子厂,急需要要招收大量的女工。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于是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壮观。在这片国土上几乎大部分省份的男女青年,特别是正值花样年龄的女孩们,成群结队,相约而行,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个人生的大舞台上亮相、展示。
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女性比男性好找工作,更容易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年代,实际上,它伴随的是一场天翻地覆的女性革命高潮和她们实现全方位解放运动的到来。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深居少出的中国女性们,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远方的诗意和召唤,以不可阻挡之势,走出家乡,弃农为工。
所有的传统束缚和精神枷锁都被彻底打破了。“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的上辈嘱咐,被时代洪流冲洗得一干二净;天生爱美的她们,上班之余,换上喇叭裤,穿上高跟鞋,昂首挺胸,在新修的水泥马路上,叮咚叮咚地走着,那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天籁之音,是大地赠送给人类最美妙的音乐交响。总之,青春在这里飞扬,幸福在这里萌芽,理想在这里得到实现。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不觉,几乎所有大公司的前台,都有女性坐镇引领,包括去政府部门办事,也会见到同样的情景。女性老板,女性董事长、总经理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女性的身份价值和职业认同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地步。
改革开放所呈现的这种历史巨变中的现场画面,每天都在发生,又在不断被更替,有的珍贵瞬间转瞬即逝,如果不被记录,那将是历史的遗憾与损失,哪怕是有选择地部分地记录保留,也是一种负责和贡献。
黄晓丽作为长安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无疑从刚一开始就深刻感受到了这种时代变迁和女性身份地位提升的历史性时机。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长安是东莞的中心镇,是中国名镇,长安一片“月”,映照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富裕后的长安人纷纷拿起相机,记录身边人身边事,记录划时代的生产建设图景。天时、地利、人和,黄晓丽亦以职业的敏锐、身份的自觉以及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深入企业,举起手中的相机,将一个个镜头对准扎根活跃于改革开放一线的女性员工,有计划有意识地将她们工作生活的场景,将她们崭新的精神面貌生动地记录下来,为女性立了传,为男女平等的政治主张提供了注脚,为将来保留了有价值的史料。所以,其女性摄影作品独具一格,兼具了审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如果从摄影艺术的角度具体分析的话,摄影艺术除了现实和真实性的特点,画面直观展示的只能是人物或景物某一瞬间的表情具象。受时间和空间的阻抗,哪怕是专业的摄影师,也多止于单张影相的抓取,即使是组照,也多是在同一时间里表现拍照对象不同的方面。黄晓丽的女性摄影,却突破了这一限制,她根据主题需要,将文学的叙事性融入到摄影艺术中,将拍照对象众多的瞬间现场联贯起来,呈现出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组照,更是弥补了单张摄影画面不可见过去和未来的固态化的不足。然而,要完成这样的照片组合,需要付出加倍的劳动和努力。
例如她拍的五位东莞女工的组照,应该是作者比较早期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上世纪出生的人,都是在工厂一线工作的员工。作者围绕她们的工作生活进行拍摄,每组照片的数量都在十幅以上,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作者在讲述女工们故事的时候,既注意突出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又讲出了女工们共同的心声和愿望。
与纯文字的表述相比,这种以图片为主的讲述,最大的特点是显得更简洁明快。而每一个故事所包含的内容,却都是丰富的,有趣的,更是励志的。比如,来自湖北的熊玉香,是所记录的五个女工中年龄较大的一个。她二十多年一直在鞋厂做清洁工,却省吃俭用将儿子培养成了有能力去剑桥工作的博士。这位了不起的母亲,只要一提起儿子就笑得合不拢嘴。但面对儿子,她还是用殷切的口气教育他,要朴实做人,踏实做事;一有时间儿子也会到出租屋来陪伴母亲。其中有一张熊玉香回眸一笑的照片,她的脸上虽然已经布满风霜,但那灿烂的笑意,却有着能让全世界为之动容的感染力。
黄晓丽女性摄影作品带给人的视角冲击力,不是靠光影色彩和人为的特技效果来达到,而是靠真实自然的朴实美取胜。其镜头下的女性形象,不是模特,更不是真正意义上明星。她们没有涂脂抹粉的装扮,更没有装腔作势的造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切都是本来的面貌和真实自然的工作生活状态,属于真正的“写实”。照片中,她们活动的环境,或是工厂的车间,或家庭的厨房,或跳舞的广场。画面中的女工,让人觉得就是生活在身边的姐妹,如果作为女性读者,有的甚至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读者在读图时,会产生身临其景的亲切感。
按作者的说法,这些女工除了因劳动而美丽,又正值花样年华,朝气蓬勃,热爱工作生活,本身就是美丽的。这种来自于生活的真实,同样具有高于生活的艺术感染力,同样会产生直达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从整个摄影作品的内容来看,黄晓丽的镜头,关注的主要是普通女工的人生命运,充满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对于南下的女性们来说,打工生活,既存在机会,也充满挑战。实际上,能够由此实现人生逆袭者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得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立世。出门的日子,一半是轻狂,一半是烟火;寒暑更替,转身已不是少年。时间一久,许多人都要忍受工厂生活的枯燥和乡愁的痛苦。但中国女性勤劳隐忍的奉献精神一样在这些女工们身上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她们虽身为女子,同样要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人生的天地,不少人打工挣钱,省吃俭用,为的是孝敬父母,抚养孩子,甚至要帮助家里的弟弟妹妹成长成才。
黄晓丽镜头里的女工们几乎都承担着这种角色责任。人生的担子不轻,但她们任劳任怨,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并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镜头里这些新时代女性,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她们的脸上,已经见不到旧时女性那种悲戚的神情,而露出的总是一种纯净明朗的笑容,一种让人感到温暖和美好的笑容,有着“回眸一笑,倾国倾城”的特殊魅力。自然,这倾国,是对国家层面关爱她们的真切回应;这倾城,亦说明长安乃至东莞整座城市人文精神对外来女工强有力的支撑。
黄晓丽说,忧女工之忧,乐女工之乐,是她拍摄流水线女工的初衷。她的女性摄影作品表现“男女平等”,不施“女人当男人用”的苦肉计,而是让女性在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充当恰如其分的角色。这是从根本上尊重女性,关爱女性,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作品也不表现悲情,而是在一种温暖的色调里,表现出女工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当然,也不回避人生的艰难和矛盾。比如,年轻女工的婚恋问题、孩子的上学教育问题、异地分居问题及有关女工权益保护的其它问题,等等,在图片或图片说明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尤其是,有些问题是用说出愿望和梦想的形式,让女工们写在纸上并拍成照片展示出来。让人感到,这就是女工的生活现状和真实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虽然生活不易,但女工们仍然心怀梦想,“正是她们一个个朴实的人生梦想,汇聚成了伟大的中国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电子摄影技术的普及,人们对摄影创作审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照以外的主题摄影如何提高艺术性,是读图时代的必然要求。
读黄晓丽的摄影作品,明显觉得,“湾区女工”与“东莞女工”相比,特别是那些戴口罩的女工形象与早期电子厂那些女工形象相比,在拍摄技术上有了明显的提升,更能在普通的工作生活场景中,抓取到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气质的精彩瞬间,让读者可以从突出的脸谱表情,特别是眼神来读懂人物的内心,作者并能通过焦距的长短、不同角度和光影的处理来扬长避短,同时注意背景的突出或淡化,以达到突显画面主体形象,渲染现场气氛的目的;在人物合照中,前后相比,画面语言越来越丰富,角度越来越多元,即使在宏大的背景下,主角的识别度,和配角的互补互衬性更强,具有了更好的审美效果。
黄晓丽现在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其女性摄影作品到北京和全国各地展出,荣誉叠加,受到广泛称赞和好评。
个人的成长既要靠自身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环境与时代的助力。长安是黄晓丽来莞的第一站。从长安镇文化站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到文化站负责人,再到市文化馆馆长,她的人生在不断进步;身份在变,时代在变,女工的面孔也在不断地变化,而不变的是,她用镜头关注新时代女工命运的初衷没有变。
以镜头为媒介,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女性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彰显现代女工在“东莞制造”中的突出贡献,坚持不懈,终成长卷;而黄晓丽本人的成长成功经历,既是这个时代众多女性成长成功的典范,更是这片热土上女性同样可奋发有为的有力见证。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