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东莞文艺论见|东莞制造与东莞摄影:魏皓亮

2023年12月15日 22:21 0人参与  0条评论

2023年1月30日,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动起来、干起来,聚焦制造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东莞迅速由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的制造业强市,成为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摄影家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大使和灵魂工程师。东莞摄影家是东莞巨变的记录者、见证者与书写者。伴随着制造强市的整体推进,是东莞摄影家的整体崛起,他们以东莞制造为题材的系列作品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重要奖项,这不仅是一种流派或群体意义上的文学艺术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东莞制造业题材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东莞醒目的城市文化符号。

7月17日,由东莞市文联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的东莞文艺论见系列活动之“东莞制造与东莞摄影”评论会在市文联举办,现场邀请了东莞市10位评论家分别对5位摄影家作品进行了评论。

魏皓亮

魏皓亮,摄影艺术创作者,理论研究者,文学写作者。

1995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现旅居云南大理。

202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摄影系,2018-2019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参加交换生项目。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策展委员会委员

东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东莞市摄影家协会青少年委员会主任

东莞市美术家协会青年艺术家委员会副主任

魏皓亮的创作以内心世界的切面为土壤,强调艺术实践中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探究人与人、自然、城市、社会之间的关系。创作涉及摄影、影像、手工书、行为、观念艺术等。

2019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广州美术学院一等学业奖学金。

个展在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英国Nolias画廊、东莞市文化馆、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校史馆等地举行。

艺术作品被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岭南美术馆等收藏。

作品入选成都艺术书展、集美·阿尔勒书展、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第四届全国青年大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建国七十周年主题展、奥克兰艺术周等等。

作品入选澎湃新闻《上海相册II》、第十二届新星星艺术奖、首届自然生长计划85后中国摄影师计划基金大赛Top1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窗口档案#展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摄影日记”等等。

2021—2023策展项目在中国澳门、英国伦敦、棠美术馆、广东潮汕、云南大理落地。

个人专访、评论文章等多次刊发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摄影家杂志》、《人民摄影报》、《数码摄影》、《澎湃新闻》、《澳门日报》、《广东摄影杂志》、《新快报》。

魏皓亮作品

《荒原》(节选)

秩序与崇高

——工业影像的温度守恒

相关评论

魏皓亮:崇高技术座架中的人文温度

/ 吴寒柳 /

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魏皓亮将镜头对准一座制造业城市,不断校准其想要用摄影来描画的艺术主题。在其系列作品《荒原》中反复出现了这样一些形象:脚手架、在建的商品楼、说不上太有秩序感的工厂与工地,以及在这些人造物的罅隙中存在着的不规整的自然物:杂草、乱石堆等。虽然这些自然物经常被创作者有意识地拿来与人造物并置在一起,造成相互映照的镜像。但这些自然物却与人造物共享着同一种状态:一种粗野的、未完成的或是待完成的形态。故而,若能将目光从这两者并置而造成的显著差异上挪开,调动到整体画面之上,观看者就能很清楚地感知到两者之间隐秘暗含的协调之处。
如果说《荒原》系列立意在呈现一座制造业城市的暗面,那么创作者的另一系列作品《秩序与崇高》关注的则是一座制造业城市的基石与底色——生产以及生产的体系。像古典主义画家带着一种制造趣味的眼光去忠实地描摹贵妇人衣饰上的褶皱一样,此系列作品描摹的是人作为造物主创造出来的机器的细部——缠绕的电线、电器元件、系统指令符、机器显示窗等。这是将机器创造出来的人类的后代能够去感知、去辨认机器生产逻辑的外在凭借。值得玩味的是,此系列作品中,只有一副作品中出现了人(还有一副作品以模糊的人影作为背景)。在将机器创造出来的人类后代中,有很大一部分只能委身在机器之中,任其淹没了自身的主体性。尽管这是一种个体性的隐匿,但这的确显示出了一种秩序,虽然并非是一种优美的形式美感的秩序。而是曾经如崇山峻岭、狂风海啸那般给旁观者带来一种错愕甚至是苦痛的强力。观看者一旦意识到这种不由分说就要将人的身体裹挟在其中,使人也成为生产线中的一环的技术体制与座架竟然就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那么就再没有什么是能比拟这些景象,更能称之为是崇高的了。因为崇高从来不是优美的,甚至从来不是使人愉快的。通过对机械的细部的呈现而达至一种技术座架的崇高整体,在试图摧毁人的个体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时候,又很快地被另一种机械复制的技术给打捞起来,成为一种对人的理智的绝对统治地位的再次确证。
自摄影以一种机械复制的技术取代了手对外物的描摹,人们才得以真正从“看”的视角,一种非身体接触的方式,去观察、把握周遭的世界。就如同本雅明所说的,机械复制是一种减缩性的科技,能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作品。以摄影这种机械复制的技术来把握以机械制造为底色的城市,可能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组合。机械生产是城镇化的起源,生产线是人们在城市聚集的原始召唤。当人们开始思考该如何去把握城市文化的时候,就会把目光投向城市的影像,寻求一种产生认同、共同感知的证据。
魏皓亮作为东莞摄影界新生代的摄影家,不仅有对现实景象细腻的观照,同时也有对影像价值与意义的反思与自觉实践,特别是能够直面制造业城市的暗面以及技术时代本源性的生存境遇,并在作品的流传中形成对这一困境的共同思考。这确实不失为一种摄影艺术在技术时代的人文温度。

在具象与抽象之间

——魏皓亮的城市与新工业摄影

/叶永胜/

东莞理工学院文传学院教授

年轻的东莞摄影师魏皓亮先生沿着城市的边缘行走,展现湾区的城市图景,以及聚焦城市新工业发展。“荒原系列”和“秩序与崇高系列”展示了皓亮在摄影创作方面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探索,但不变的是影像所表达的关注现实的温度。
1.《荒原》系列
《荒原》系列聚焦了城市更新建设中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那些在不经意间消失的生活景观,废弃的工厂、拆迁后的废墟、堆积着材料的工地,高大的机械装置(对人造成的威圧感),荒芜弃置的园区一角、垃圾堆,弃用的游泳池,鳞次栉比高楼旁边的荒芜地块,斑驳的墙壁、土地庙,钢筋、水泥的方块建筑物,空旷的公园、广场,还未被修整、硬化的道路,等等。
摄影者观察、关注的视角采取旁观的姿态,但能感受到情感的沉浸。荒芜、工业化质感的风景不同于人们印象中光鲜靓丽的城市摄影和唤起乡愁的农村风景。系列影像显示传统的生活痕迹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消逝,城市迅速地侵蚀、吞没了乡村,高大挺立、规整和谐、潮流新鲜的建筑景观迅速被人们欣然接受,转型、发展进程中的“乡土”存留越来越少,或者是在改造之余被弃置。影像所记录的是现代化进程中的过渡情形,传达的是乡土情结和一种惆怅情绪。
皓亮的系列城市摄影,在巨型的城市景观面前,人的体积在对比中无限缩小甚至隐去,构图上尝试削弱“人”的主导地位,重构两者的关系;黑白灰的影调、色彩选择,与要表达的情感和心境十分契合;影像将眼前的事物置于无声的真空,将本体从现实世界抽离,产生一种令人窒息的静谧,时间凝固,从喧嚣嘈杂中感受到静默。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展现了湾区城市更新的图景,在废弃、拆迁留下的痕迹中孕育了湾区的未来,“为东莞的‘青春期’留的一个身份证照”,这是发展进程的另一种记录和记忆,与历史告别。荒芜杂乱的土地上一幢幢新的建筑拔地而起,虽然粗糙,但充满生气。影像里的一切都是对过去历史的锚定、记录,但每一张图像又面向未来。
所以,这组图片是否可以在“荒原”中加一个间隔符,“荒·原”?
2.“秩序与崇高”的新工业摄影
不管是从具象到抽象,由实转虚,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转化,摄影尤其是系列影像的背后都有着某个概念、理念或者理论。皓亮认为,传统的工业摄影是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如何归纳人与人之间的活动秩序;将关于工业制造的场景与人作为一个整体去拍摄,关注技术变革的同时,关心工人工作的状态,生活的变化,摄影所显示的是工业制造与人的有机结合,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秩序与疏离。而在现代产业制造尤其是转为智能化生产制造后,人在生产车间逐渐被抽离、消失,影像中就会很少有人对于机械的操控和把握的镜头,人更像是作为机器启停的辅助出现在画面中,更多的是消失。所以,他会以一双手套、一顶帽子来暗示人的不在场,或者说工业生产制作过程的隐身化。他说,以前的秩序讲的是人的秩序,现在秩序更多是物的秩序、点线面的秩序,以及机器背后人为操控的秩序。所以,在他的“秩序与崇高”系列中,有意识地寻找、发现当代工业制造“秩序感”的抽象画面,在具象到抽象的转化中将“人”隐去,意在致敬这个科学技术不断飞跃的时代。一束束线圈、一组组的电路、生产线示意图、电脑指示指令、信号灯闪烁的仪表盘、智能机械设备等,提示了智能化生产时代的工业智造图景。
3.创作提出的问题
这些创作也提出了几个问题,看到这些作品有些困惑:
(1)人间世就是由人、事、物、景等几个要素组织起来的人间剧场;人是城市的表情,城市的特质、秘密、生命力都是由人承载。在现代城市影像中,“人与城”的关系有哪些处理方式,有哪些可能性?
(2)在智能化生产流程、机器人生产中,怎样表现人的创造性、人的内在情感、人与大生产、人与机器、人与科技的关系,怎样表现智能生产的魅力,而且,智能生产背后仍然是人的创造性,如何表现一座城市、城市中人的创造性、创业精神?如何通过系列创作形成东莞制造的影像志,既有宏大的历史图景、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转变,又有个体生命、灵魂?
(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摄影评论家顾铮曾说:“每个都市的具体性决定了摄影家无法以一批支离破碎的影像来归纳出一个足以代表都市的影像报告。这就是都市摄影家的一种宿命。都市是无从概括的,而摄影在本质上也不足以担当概括都市的重任。”这句话的另外涵义,我认为恰恰说明了对于都市特点的表现是多个维度多种面向的,每种表达都是一种可能和发现。摄影者需要考量的是如何不断从城市吸收能量并且转换成一种生产性的东西。而且,如何处理系列影像与单个影像,尤其是有些单个影像被单独抽离出来以后是否具备表达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4)皓亮说,“艺术创作者在做艺术实践的时候,能够真实表达自己所想,不刻意粉饰,会让艺术作品更纯粹更干净一些,结果其实是在赋予艺术尊严”,但我也认为,这个“自己所想”也不一定过于执著,有时候心境也需要调整,也要与外界“和解”,关注到另一种变化,时代发展的大势,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觉得做艺术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抛开自我,带着一份社会责任感去重新认知周遭的一切。艺术最终在褪尽浮华后,还是要回归社会。”摄影记录更新的城市景观,比如潮流东莞,东莞“智造”——表现一个城市新的面貌、精神状态。摄影作品的厚度应该体现在时间维度上,城市生活,工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变化太大了,时间是很重要的。摄影作品背后具有深厚的时间沉淀,不应失去独特的时代语境做“小文章”。
(5)我认为东莞制造,还可以从广义上来理解和表达。它不仅指工业制造生产,从更大的范围来讲,城市建设、日常生活,都是东莞人民的制造,体现的都是东莞人民的奋斗精神、勤劳智慧,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创造。摄影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来表现这个主题。
来源:东莞摄影    编辑: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