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东莞文艺论见③|东莞制造与东莞摄影:占有兵

2023年12月17日 15:41 0人参与  0条评论

2023年1月30日,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动起来、干起来,聚焦制造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东莞迅速由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的制造业强市,成为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摄影家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大使和灵魂工程师。东莞摄影家是东莞巨变的记录者、见证者与书写者。伴随着制造强市的整体推进,是东莞摄影家的整体崛起,他们以东莞制造为题材的系列作品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重要奖项,这不仅是一种流派或群体意义上的文学艺术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东莞制造业题材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东莞醒目的城市文化符号。

7月17日,由东莞市文联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的东莞文艺论见系列活动之“东莞制造与东莞摄影”评论会在市文联举办,现场邀请了东莞市10位评论家分别对5位摄影家作品进行了评论。

占有兵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1973年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19岁到武警四川总队当兵,1995年退伍后到广东打工,先后在工厂、酒店从事保安、总务、行政管理等工作,2002年开始学习摄影,2006年开始记录同事们的打工生活,已拍摄了160多万张与打工相关的图片。
摄影作品发表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南方周末》《中国摄影报》《工人日报》《中国周刊》《南风窗》《中国青年报》《人民画报》《人民摄影》等60多家媒体。
作品获得过全国摄影艺术展铜奖,全国农民摄影展金奖、映纪实摄影奖,第四届OFPIX基金等。
占有兵还入选第七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摄影事迹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南方人物周刊、人物、一条、新京报、北京青年报、财新等媒体采编刊发。
摄影作品被国内外多个大学的学者选用作为讲义,被多本学术著作选用。摄影作品被电影《奇迹·笨小孩》等用作参考。中国国家博物馆即将进行打工系列的图片收藏、《流水线上的中国》时间将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个展《中国制造》2016年应邀在纽约大学JCC学院展出,此后在美国多地巡展;《新工人》参加2012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获得新闻报道类优秀摄影师奖;《她们的青春》参加第四届大理国际影会;《工厂纪实》入选《观看中国---CC摄影展II》并荣获《观看中国---CC摄影奖》;《工业区关键词》参加2013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新工人》参加2013沈阳国际工业摄影大展。作品还在2014北京国际摄影周、第五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上海民生美术馆 、2017年abc艺术书展中展出。
摄影作品以群展和联展还在纽约、巴黎、北京、平遥、大理、杭州、丽水、沈阳、武汉、济南、上海、广州、东莞、连州等地展出。
201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已制作打工系手工书120多本,每本主题不同,制作百米手工长卷《鞋事考》。
手工书和摄影作品被马格南摄影师马丁·帕尔、美国收藏家靳宏伟、英国、法国及中国的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占有兵作品(节选)

2007年8月15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某电子厂进行新员工招聘考试,考试的内容是简单的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知识

2012年12月21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某电子线厂的生产车间

2012年2月13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晚餐时,打工者边用餐边看电视。晚餐时间一个小时,打工者用完餐后再半个小时电视再加班

2014年8月9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某玩具厂的生产车间

2015年8月12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某玩具厂的生产线

2011年1月5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某电子厂的打工者在更衣室进行工间休息,每次10分钟,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2017年2月6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找工作的打工者在查看招工广告

2010年3月20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某电子厂的新员工报到后,先进行培训,然后才分宿舍

2021年4月15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模具厂冲压车间的自动机器人


2021年3月11日,拍摄于广东省东莞市。监控镜头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检测设备

相关评论

占有兵:打工摄影,与行走的百科全书

/塞壬/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与占有兵同事多年,对他的摄影创作相对比较了解。然而当我打开他发给我的文件夹的时候,我还是惊呆了。我被他的作品的丰富性,完整性,创造性惊呆了。在我看来,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还是一位有野心的文本提供者。他应该也必须成为某一领域摄影创作的集大成者,权威者,拥有话语权的人。这不仅缘于他对打工题材深耕多年的积累,也缘于他对这一题材创作的某种历史责任感,从社会意义的层面来说,他的作品刚好记录了一个时段中的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仅从珠三角打工题材来说,摄影师占有兵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上回他跟我说中国国家博物馆又收藏了他多张照片。他的手工书也在业内引起关注。我们很清楚,记录底层的作品,不论是文学还是摄影,很难得到官方的嘉奖。但是,提起打工题材的摄影作品,占有兵是绕不开的人物。

仅仅是一个词条,它的下面就有海量的作品。这就是占有兵的创作,他应该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摄影。那些照片涵盖了打工题材所有的点与面,细节,事件,人物以及过去的,现在的,即刻的。他甚至用打工词典来命名手工书,打工词典,这是一个极具野心的话术。

这些词条包括:肖像,爱情,工友,宿舍,休息,用餐,乘车,打电话,手,上班,下班,工衣,生产线,面试等等,当然还有分得更细的分支,其中有一个条目是入职表,上面有工人的照片和手写的相关信息,很多都是二十年前的表格。还有一个题材是工厂大门外的招工横幅,同样是细节满满。很多照片是在深圳宝安拍的,有一个词条是打工第一代,他拍了好几个代表人物,是以跟拍的讲述方式进行的。打工第一代到现在差不多已有三十年了。占有兵是一个有思想的摄影师,他非常清楚打工题材的历史感就是要拍出最初的那一代打工人,以及那个时期的打工生活与城市的环境。2015年,他拍了这个系列,并用文字记录了他们的故事。到目前为止,第一代打工人这个词条的信息太少了,文学作品好像没有这个提法,但我认为,这个信息是有意义的,至少,它对打工历史进程有了一个参照。这是很有力量的。我想如果有人想拍记录片,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第一代打工者,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占有兵说一个词,打工密度,我看到这个词是很有感触的。因为打工密度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视觉,在劳动密集型的时代,它所呈现的不论是人,还是物,都有着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在转型的时期,这种密度已经明显弱了很多,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当下,打工密度是最有说服力的视觉语言。我有时惊叹摄影师的敏感,只有对这个题材有历史眼光的人,才会捕捉到这样的细节。

但在占有兵的照片里,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比如工厂倒闭或者搬迁后狼藉现场,在这个词条下面还有更细的条目,在人去楼空的车间和宿舍,有员工丢弃的私人物件,衣物,日用品。其中,占有兵拍下了女工丢弃的鞋,从这些鞋可以看出,女工们当初也是追赶时尚的,即使是在艰苦的流水线,姑娘们也是爱美的。

一张照片的信息,也许在当时我们并不为意,可是多少年之后,我们再看,它就会有价值,这个价值是时代赋予的,优秀的摄影师是时光的捕猎者。

我先前用了海量这个词,其实并不夸张。占有兵是一个非常勤奋的摄影师,他骑着单车走街串巷,这么多年了,他拍尽了打工题材的方方面面。而且是有自觉意识地去拍,带着思考去拍。占有兵问我,如何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待摄影,这两种之间有什么不同。我是写散文的,散文是表达自我的文本,而摄影是表达我看,是呈现我看的客观世界。我进工厂写打工文学的时候,占有兵让我找机会去采访更多的打工者。然而,我没有采访任何人,我写的打工文学,只是体验我自己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文学跟摄影的区别吧。

但是,占有兵教会我的一种观看方式,个体不干扰,不参与拍摄影事件本身。对于记录文本来说,真实是底线。



变幻的生活与艺术的升华

——观占有兵摄影作品有感

/林汉筠/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与有兵神交已久,是一见如故的那种。这个神交,缘于我们都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打工经历。我虽然没有他那样经历过那么多企业、那么多行当,但打工这个酸痛的词语,一直刻进我的心里。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耍文艺”。所谓耍文艺,我认为,就将文艺当成生活的调味品。我用笔、他用镜头,记录当下生活。

我们各居东莞一隅,年龄相仿,虽然时有牵挂,但各自为稻粱而谋,为三餐而计,联系不多,只是在新闻时看到他的作品,看到他风风光光地站在领奖台上,那种羡慕、嫉妒、祝福的心情,油然而生。

一晃几年不见,他竟然收获满满。作品获得过全国摄影各类大奖,入选第七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举办过多次个展、群展,成为我们那个年代打工成长起来、卓有艺术成就的代表。

他那些反映东莞制造业的作品,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过往,唤起了美好的记忆。

有兵,是乐于用镜头为一个群体的历史作记录。摄影艺术是瞬间的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的艺术,具有审美性和创造性。其本身所存在价值就是真实的记录,它肩负着记录这个时代社会变迁的一种责任。他在摄影过程中,坚持以大众的审美习惯和价值导向,向社会展示这个城市底层原生态的生活,用旁观者的视角,对打工生活进行描摹。真实的工厂生活,比如那些面无表情、忙碌在生产线上的工人;那些只招五人,却有上百人的招工牌前;那些一串串挤满工具箱上的钥匙,甚至在工间小休的各种睡姿,成为他摄取的对象。光线、色彩、远近、虚实、线条,像工厂线切割一样,恰到好处地切进了他的镜头,真实记录这段历史,表现社会最真实的一面,构成了他制造业题材摄影创作文体的丰富性。在这些画面里,我们听到的是社会转型期,大湾区制造业的故事。

东莞是一个艺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一个创作题材最为丰富的城市。用什么样的视角、观念把湾区都市的人文、风格表现出来,是每一个深爱着这块土地的艺术苦苦追寻的。有兵的创作意图简单,他将打工场景作为他的创作地理,坚守自己艺术精神的追求。当下,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网络文化横冲直撞,纯艺术式微,尤其是表现基层生活的摄影,费力不讨好,有时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有兵始终保持镜头里人物、场景的新鲜感、保持对事物的敏锐、捕捉、理解、提炼自己的艺术修养,他没有变得焦灼、困惑、迷惘,而是坚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题材选择、审美探索、技术把握、想象力发掘等方面,呈现出的独具个性的艺术成就、独特方式和鲜明特征。他拍打工生活,拍工友们上班、吃早餐,拍工业区的招工变化;拍春运、拍留守儿童来莞的幸福感、拍来莞实习的技校生、拍草原游牧民打工瞬间,拍“杀马特”造型的工友,拍车间、拍宿舍,用镜头为工友们在工业区的生存常态作记录。

作为在东莞成长的艺术家,有兵始终站在一个更长时间轴里去看待历史与世界。他用镜头记录当下发生的事情,记录当下生活,而非去丑化打工,恶意制造业的“低端”。在东莞高质量发展中,表现其新生力量。当前,东莞站上“双万”新起点,从制造业出发,向高质量进军,离不开外来建设者,他镜头里青春洋溢的工厂女工们,利用假日时间在广场上大声朗读英语的情景,电子厂的女工进无尘室前照镜子的表情,高技术的无尘车间,等等,都是他艺术个性的彰显。

一个摄影艺术家,更是哲学家,是研究者。他们的艺术表现,涉及了自然科学、社会学、历史学、建筑学等等领域,用文学的形式,灵活应用画面所具有的象征、暗示、比喻、移觉等一种或多种隐含关系,更多、更深刻的表现作品在主题和意境。扑捉瞬间,又不拘泥传统,是有兵创作的机智所在。他的思维与实践,自觉地与世界保持着同步。浓郁的色彩、热情的人物,精彩的瞬间、变幻的场景,是现实又像一部魔幻电影,是真实又是艺术的升华。比如,他在拍摄手袋厂的女工时,层层推进照片后面的故事背景,将艺术创造的权力送抵到读者手中,与读者互动。他的作品,在现实与想象中穿梭。通过直观形象,引发读者更丰富、更深入的思考,让受众能够感知除影像本身含义之外的主题、意境以及审美趣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有兵常说“无所适从”,这是哲学。人间至味是清欢,对于艺术家来说,“无所适从”,就是一切皆从,一切皆不从。30年时光而不悔,拍摄作品达170万张的摄影家,或许就是“无所适从”的境界。


来源:东莞摄影    编辑: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